洞察報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戲劇張力及延伸議題剖析

分析報告使用《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針對指定議題進行文本分析。
觀測時間:2018/07/01~2018/08/10
觀測範圍:討論區、社群網站、部落格、新聞
圖片來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on Children官方粉絲專頁

繼《危險心靈》之後,公視再次推出以教育議題為主軸的大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播出之前即巧妙地運用知名詩人紀伯倫的《孩子》一詩製作前導片,掀起一波家長間的激烈論戰,劇中將寫實的親子教育問題,以科幻、誇張的型式呈現,反而更能顯現這些常見的教育方式是多麼荒謬、可怕。本次社群實驗室將帶您瞭解《你的孩子》 一劇在社群中的聲量軌跡,以及劇中哪些教育問題最能引發網友共鳴。


《孩》劇討論趨勢一覽

OpView輿情聲量分析_戲劇播出期間聲量趨勢與傳統收視率

▲戲劇播出期間聲量趨勢與傳統收視率
註:收視率部份參考台灣偶像劇場提供之數據資料

《你的孩子》一劇是分成<媽媽的遙控器> <貓的孩子> <茉莉的最後一天> <孔雀> <必須過動>五個單元,於7/7開始,固定於週六晚間九點播出兩小時,從聲量趨勢圖來看討論熱度明顯集中於週末,播出日當天皆能獲得逾兩千則的討論聲量。由於《你的孩子》走的是獨立單元劇路線,較難產生一般連續劇的劇情累積聲量效果,如先前本資料庫研究的天黑請閉眼,其網路聲量伴隨著對結局的期待一路累積至完結日攀升至最高峰,相較之下《你的孩子》五個單元於播出日當天的網路聲量未有太大差異。

但值得一提的是<茉莉的最後一天>在播出當日收視率竄升,為五期中最高,在播出日當天聲量雖未獲明顯漲幅,但是在其播出後一週內,《你的孩子》一劇於平日的討論聲量明顯拉升許多。該單元的跳樓、北一女、尹馨演技、數理成績掛帥、手足比較、父母投射自我…等元素,似乎更能引發網友持續熱議。

各片段線上觀看次數變化

除了從傳統收視率和聲量來觀測之外,我們進一步觀察這五個不同的單元在免費網路平台LineTV上的觀看次數變化,下表呈現每個片段與前一片段觀看次數的變化率。由於LineTV每一個單元分上下集各四個片段,每個片段約十幾分鐘,可以明顯看出每單元的EP1-1觀看次數都最多,之後沒有興趣的人就不會繼續看下去,或者快轉到結局的部分,故EP2-4觀看次數幾乎都會比EP2-3微幅增加。

OpView輿情聲量分析_LineTV五個單元各片段觀看次數變化率

▲LineTV五個單元各片段觀看次數變化率
(觀看次數變化率=(該片段觀看數-前一片段觀看數)/前一片段觀看數,變化率大於0則為正成長,小於0則為負成長。)

其中,可以特別看到<貓的孩子>在EP2-1時觀看次數增加,然而EP2-2就迅速衰退,有網友表示只看到一半覺得太悶,也有人認為太陰暗也太暴躁無法看第二次。而<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這兩個單元在EP2之後的衰退率都不太明顯,顯示出點開下集的觀眾大部分都一路看到結尾,網友認為<茉莉>的對白非常寫實又深刻,不少人邊看邊大哭最有共鳴,<孔雀>則是題材很好,但敘述手法部分網友認為奇幻成分喧賓奪主,太過獵奇的劇情使網友反應兩極。

 

 

以下將簡單介紹各集劇情,會有些微劇透,讀者請斟酌觀看。

 

 

劇情走勢-即時討論聲量分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從播出以來便以沉重風格的科幻寓言型式著稱,原著的序言提到這麼一段話,「如果你覺得看了不舒服的話,是因為那些都是真實的,那些孩子就是這麼不舒服,而且現在可能還有更多孩子一樣的不舒服!」,各單元所探討的內容主要都圍繞在台灣長久以來的升學文化所製造的教育問題,全劇雖然透過誇張的科幻形式呈現,卻又能讓觀眾對劇情與自身童年產生共鳴,進而塑造口碑與製造討論浪潮。

OpView輿情聲量分析_各集劇情簡介

▲各集劇情簡介

由於此劇在Ptt的Taiwan Drama板,會於播出時段出現Live文供網友即時性地集中討論,而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我們以五分鐘為單位,統整出該劇播出時討論度最高的幾大劇情類型供讀者參考。

OpView輿情聲量分析_各集即時討論聲量比較(5分鐘一個單位)

▲各集即時討論聲量比較(5分鐘一個單位)

獵奇、科幻題材
<孔雀>劇中有一幕是飾演巧藝的王渝萱學孔雀覓食,賣命地將草、蟋蟀塞入口中,令網友紛紛留言作嘔,為五個單元裡瞬間聲量最高的橋段,五分鐘內累積近兩百則討論留言;<茉莉>中超現實科技一登場,也會令網友熱烈討論。

爭議度高台詞
<茉莉>裡的媽媽怪文學害死茉莉,被網友拿來與護家盟類比討論;<孔雀>的私校學生自發要學校恢復違禁品檢查,被網友戲稱是展現台灣人的奴性,反諷管制森嚴的私校。

結局張力強
《你的孩子》系列,富情緒張力的結局較易引起網友討論,尤其是反派獲勝、負面情緒濃厚的<必須過動>、<茉莉>皆於劇末收穫極高討論度。<必須過動>中葉全真飾演的大反派媽媽,劇末所說的「先愛自己,自己幸福,才能帶給孩子幸福」嘲諷感十足,有網友留言「好噁心,以愛為名的控制」,為《你的孩子》系列即時討論度次高的橋段。第三高的<茉莉>結局呈現恐怖驚悚的氛圍,有網友留言「一個人在家看這段覺得可怕、雞皮疙瘩可怕啊啊啊」。

從劇情對比聲量來看,我們推論國內觀眾對於驚悚、緊張的故事劇情反應較大,在留言時雖然會出現可怕、嘔、獵奇等詞彙,但實際上越是重口味、腥羶色的橋段,討論聲量越是高漲;而在一些富有爭議的劇情題材上,即便知道其為戲劇效果、虛構,台灣觀眾還是會十分憤慨地針對人物進行討論,在影劇方面,負面題材是十分有效的吸睛工具。

描繪病態教育 引發網友共鳴

除了驚悚的劇情畫面、新穎的科幻題材,《你的孩子》之所以能那麼成功地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它對於台灣教育血淋淋的描述,當觀眾從作品中所接受的內容與觀眾各自所積累的生活經驗互相貫通時,就會產生聯想並引發共鳴。我們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鎖定Ptt台劇板的深度討論文,整理出熱門討論串中網友提起較多的教育議題進行分析,整理出幾大重點議題供讀者參考。

OpView輿情聲量分析_PTT十大熱門深度劇情討論串

▲PTT十大熱門深度劇情討論串

情緒勒索控制孩子

從表中可以看到情緒勒索、控制相關議題在<你的孩子>中,被廣泛提及,在傳統教育之中,父母不自覺地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讓孩子朝自己眼中理想的模樣成長,透過「為你好」、「到時後悔別怪我」這類語句,讓孩子害怕情感破裂與產生罪惡感,最後乖乖被父母所控制。<遙控器>中紀媽媽一句「在這世上,只有媽媽會留在你身邊。」更令網友直呼太真實,令人作嘔。<茉莉>劇中,媽媽的情緒勒索與強烈控制欲更是導致茉莉自殺的直接原因,悲哀的是她卻渾然不覺,以至最後發現真相時徹底崩潰,與現實中許多故事相似的是,情緒勒索的加害者往往很難去正視自己帶給他人的壓力有多巨大。

OpView輿情聲量分析_《你的孩子》網友討論文本節錄1

升學主義過度壓力

考試是絕大多數人童年主要的壓力來源,眾討論串中多有提及家長對於小孩成績的迷思,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是像<茉莉>裡的媽媽一樣渴望小孩能完成自己年輕時未能達成的缺憾,有的是像<貓的孩子>一樣希望能憑小孩的成績在家族、丈夫心中找回一點地位與尊嚴,更有甚者是像<孔雀>、<過動>兩集中的認知,唯有好成績才能讓全家躍升至較好的社會階級,擺脫階級複製。亞洲社會中唯有讀書高的迷思值得正視,一昧地替小孩尋求私校、補習真的是教育唯一正解嗎?適才適性地發展多元教育或許是當代家長、學校所應該學習的。

OpView輿情聲量分析_《你的孩子》網友討論文本節錄2

教養不應是媽媽一人責任

劇中,父親角色的存在感一直很低落,有網友說「在亞洲社會中,傳統父親的角色地位似乎已經固定,習慣性地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缺席」,而教育的壓力若是全部落在母親肩上是不公平的,親子問題其實也同時是婚姻問題,如<遙控器>中的媽媽,其實她的控制欲又何嘗不是因為離婚,讓孩子成為另一半替代品的結果呢?父親的參與也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性,讓家庭裡多一種聲音、使教養不只是獨裁者的發號施令,也會間接啟發孩子的創意及多元的思考能力,像是<茉莉>,父親若是更積極一些,媽媽的獨裁聲音或許就會削弱,給茉莉姊妹倆一絲喘息的空間。

OpView輿情聲量分析_《你的孩子》網友討論文本節錄3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有別以往的電視劇,呈現出社會上正在發生的教育議題,無論你現在的角色是教育者或是被教育者,都值得去細細品味一番,整體來說該劇在網路上聲量不算是特別亮眼,但已經看過的觀眾多是給予正面評價。OpView收錄台灣超過2萬的熱門頻道,在影視娛樂業上可掌握各類作品在網路上的即時聲量,亦可針對指定頻道/客群分析受眾組成與特定議題,若您有任何研究或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附錄:人氣角色一覽

OpView輿情聲量分析_《你的孩子》人氣角色一覽

 


社群研究員